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只説不做的孩子】


仍在幼教現場的同事:「現在班上孩子的人數比起從前滿班的盛況已經少了三分之一,但是⋯」

同事語重心長的接著說:「雖然少了那麼多孩子,但是工作時還是一樣累!」

「為什麼會累?」我問

同事:「孩子應該要發展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逐年下降,分析指令與連結動作的能力也消失。」

「那麼動作能力呢?」我問

她們無奈的搖搖頭⋯⋯⋯⋯

我追著問:「有沒有那一樣發展,現在的孩子發展的又快又好?」
在場所有專業的老師們異口同聲的:「語言!」

語言是智能的展現
是人際互動的基本


孩子的語言發展優於其它發展,不好嗎?

為什麼孩子語言發展好
但是卻無法分析指令與連結自己的動作?


很早以前我們已發現一個狀況
那就是父母們說的太多
孩子做,父母們不停的說著
孩子停,父母們還是不停的說著


這些孩子工作時
專注於父母口頭上不間斷的提醒
忘了去思考語言所代表的動作意義
也沒有去記憶語言與動作的關係


在學校,老師們說的不多
因為語言只要說的適時說到重點
就能達到溝通與傳遞訊息的效果


相反的,語言說的太多說不到重點
就成為背景噪音(又稱為嘮叨)
反而失去語言真正的功能


假如生活中伴隨著孩子是成人不間斷的語言
孩子會失去安靜思考與獨立探索的機會


最後當孩子來到學校面對老師給的指令時
他們慌了也呆住了
因為老師給的語言缐索太少了


遇見這樣的孩子
老師也急了


那麼口齒伶俐的孩子
怎麼聽不懂語言與動作的關係呢?


我們必須要了解
孩子在摸索語言與動作的關係時
他們需要一些時間去思考、犯錯、理解與記憶

過多的語言提醒
有時反而會成為孩子發展獨立的阻礙
所以為了不讓孩子變成只會說不懂如何做
要不要練習忍住想不斷說話提醒的急切心情
要不要練習不怕孩子做錯的從容氣度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