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蒙特梭利教室的食物預備區】

早晨接到這樣的訊息:

「早安,我想請問,像您的親子教室裡的食物備製,是與孩子人數之間有比例原則嗎?或是是依什麼原則來決定數量嗎?」

這個問題想問的應該是量,與該預備多少種類在食物預備區。


mon chouchou蒙特梭利親子共學


第一個原則:
所有基礎的工作都不能少,這包含切(切工)、打(打蛋)、擠(擠果汁)、塗(果醬、牛奶、蛋液)、倒(水)、攪拌(麵糊)、泡(香草茶)、揉(麵糰)、洗(水果、蔬菜)、舀(米麩)、剝(蛋殼、香蕉皮、柚子、蒜頭、豆子)等等的料理技巧。

食物預備工作的種類與教室人少沒有關係,該預備的基礎種類有多少,每天都應該確實出現在工作櫃上,人少不是藉口。

學生很多的教室,建議要有團體預備食物的活動。

請記得,蒙特梭利教室除了要有預備好的成人,還要有預備好的環境。




第二個原則:
教室如果有固定提供點心,每種食物預備工作只需提供一人份,孩子要學習輪流與等待。

再則,除了實際參與工作,在旁觀察也是重要的學習。

教室只是提供家以外另一個練習的空間,教室延伸家以外另一個學習的環境。所以教室提供適合孩子發展的工作,若要精進技巧,是家庭的責任,不要對學校有太大的迷思。

(若有疑問請參考《學校的迷思》goo.gl/N6hJsu這篇文章)

第三個原則:
請依據24節氣,設計更換不同的食物,藉由預備食物使孩子更了解自己成長的土地。



【解憂雜貨店Miracle of the namiya general story】

多年前在產後護理之家的「共生時期」講座上,介紹母性敏感期與父性敏感期,如何使剛生產完的母親和一旁陪同的父親感覺自己內在的變化,感受有別以往不同的責任需要履行的趨力正在開始發生。

講座結束後有位媽媽平靜的問我:「我從來沒有感覺到自己母性,而且我真的不喜歡小孩⋯⋯怎麼辨?」

媽媽的身旁站著一個天真無邪又可愛的小男孩,已成為二位孩子母親的她,在大兒子面前提出了這個問題。

她說的平淡,我卻擔憂,是照顧二個孩子太累了嗎?

我期望這個男孩聽不懂媽媽的問題。

新手媽媽不知她無心的話語對無知的孩子有多可怕的殺傷力。

週末看了日本推理大師東野圭吾小說改編成的電影《解憂雜貨店》。


解憂雜貨店Miracle of the namiya general story


電影內容以小雜貨店為中心點,遇見煩惱而困惑的人會在紙張上仔細書寫自己的疑惑,深夜無人時投入雜貨店鐵捲門的信箱內。隔日清晨,寫信人會在雜貨店外的牛奶箱中,收到一封雜貨店老闆給予建議的回信。

起初以為這是各自獨立存在不同時空的催淚小故事,所以在黑暗中靜靜的流涙再默默的擦涙。

誰知在靜止中存在的時間,連接了過去與未來的人、事、物。擦乾的涙又不斷的湧出⋯⋯

故事中的小女嬰才剛滿一個月,母親就發生意外過世了,還是嬰兒的她住進了育幼院。中學時她在學校圖書館的舊報紙上發現母親發生意外的報導。

她難過、悲傷和憤怒,以為自己來到這個世界是不被接受的。失望的她選擇從學校頂樓絕望的往下跳⋯⋯⋯⋯所幸她只受了一些外傷。

同住在育幼院的好友帶了一封雜貨店老闆回給她母親的信件,來到醫院探望她。

原來她未婚懷孕的母親在懷孕時,曾猶豫該不該生下這個沒有父親的孩子,而決定寫信給雜貨店的老闆。

雜貨店老闆回覆她母親的信件上寫著:最重要的是,能不能讓生下來的孩子得到幸福。如果無法做到為了孩子的幸福,願意付出一切代價的心理準備,即使有丈夫在身邊,也最好不要生下孩子。

好友認真的對她:「妳媽媽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能夠讓妳幸福,所以才會生下來。妳媽媽一直珍藏著這封信,就是最好的證明。」

躺在病床上的小少女哭了,被報紙誤導的她這時才了解,自己的出生是被母親期待與接受的。

失去親人無依無靠的她,不再感到懷疑與迷惑自己存在的意義,小少女很努力將自己的人生過的閃亮!

《解憂雜貨店》雖是虛幻故事,但是貼近真實生活觸碰人心軟弱又無奈的另一面。

電影中小少女的故事將我拉回多年前產後護理之家的對話中。

該如何說呢?在虐待兒童的種類中,除了常見有形的身體虐待外,還有精神與心理上的虐待,這種漠視與忽視的虐待雖無形卻也是最可怕。

無法真心喜歡自己孩子的父母,表面上會給予孩子充足的食物和溫暖的衣服,提供孩子生存基本上的溫飽。

但是他們內在對於孩子的存在,可能是否定與不接受,在精神照顧上漠視孩子內在需求是常常出現的態度。可怕的是,父母不覺得自己正在虐待這個被照顧得整潔又飽足的孩子。

孩子身體上的傷口我們看了見摸了到,治療時我們會給予支持與關心。

但是我們看不見孩子心理上的傷痕,摸不到孩子隱形的傷痛,被傷害的孩子得不到慰藉與關懷⋯⋯⋯沒有人發現無助的他漂浮在黑暗的角落裏。

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求最愛家人的認同與被接受的存在感。

孩子尤其需要感受自己的存在,是受到家人期待與歡迎。

父母的接受與肯定,是孩子接受自己,有能力愛自己的第一步。

看完這些文字,你依舊不了解,還是不覺得忽視和漠視對孩子是一種極大的傷害,真心推薦你去看看這部電影!

結語:
傷感又勵志的電影,講的是育幼院與雜貨店的時空交織,人與人的相互牽絆,人與人的參與與存在,人與人的重生與逝去。緩慢的生活節奏,溫馨的讀信時刻,充滿力量的文字,還有撫慰人心的音樂與詞曲。別忘了多帶些面紙!

主題曲reborn
作詞作曲:山下達郎 
https://youtu.be/3C5sY92ABao

圖片來源:《解憂雜貨店》劇照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蒙特梭利教室的問與答】


問:「請問蒙特梭利親子共學的敎室每星期的主題和教具會做更改嗎?」
答:「不會,因為沒有主題!」

問:「為什麼不更改孩子上星期已經使用過的教具?」


答:「蒙特梭利IC教室有三大區:日常生活區、語文區和感官區。日常生活練習分為1.照顧自己2.照顧環境3.優雅與禮儀4.全身動作控制。照顧自己的工作分為1.擦鼻涕2.洗手3.梳頭4.如廁5.穿脫鞋襪6.穿脫衣褲7.洗碗8.倒水9.衣飾框10.收拾餐具11.自己進食12.食物預備(剝水煮蛋、切芭蕉、做蒸蛋、泡香草茶、沖泡糙米漿、做桃子汁、調製金桔汁、塗果醬、剝蒜頭、洗蔬果、剝豆莢、做麵條、做麵包、做蛋糕和擠柳丁汁等等)照顧環境的工作有1.擦桌子2.擦地板3.擦玻璃4.擦花5.擦葉子6.擦桌子6.種植7.照顧植物8.用肥皂刷桌子9.佈置餐桌10.掃地11.曬布12.摺布。語文區分為1.閱讀2.音樂3.分類實物工作4.實物與配對卡工作5分類卡工作6.藝術。感官區與部分的日常生活區、語文區重疊。以上這些工作會一直在蒙特梭利教室裏,不會消失與替換。因為這些工作需要重複練習才能幫助孩子,所以無法花俏的每星期替換與更改。」


蒙特梭利親子教室


問:「在閱讀區會有老師固定說故事給小朋友聽嗎?」

答:「小朋友喜歡拿書給和他比較熟的媽媽,他們很少拿書請老師念給他們聽。所以並沒有安排一位老師坐在閱讀區說故事給孩子聽。」

問:「藝術區的工作要如何啓發孩子的創造力?」

答:「藝術區的工作包含水彩、蠟筆、文房四寶、女紅、泥塑、貼黏、剪撕和蓋印等等工作。老師只會示範工具的使用方式,示範後孩子不需要老師時我們就會離開。少了成人過多的介入,已會使用工具的孩子便能盡情的發揮想像與創造力」

問:「有包含午餐嗎?」

答:「沒有,但是有提供點心」

問:「我對蒙特梭利教學不太了解,想知道孩子在這個空間能獲得什麼?」

答:「我不確定孩子能獲得什麼,只確定能幫助媽媽用不同的角度去發現不一樣的孩子。」

問:「老師會告訴孩子他今天要做什麼嗎?」

答:「不會,孩子內在的渴望會帶領他走向能幫助他的工作。」

問:「老師的資歷如何?」

答:「二位主教老師皆俱備國外認證蒙特梭利AMI教師資格和國內教師資格。也在蒙特梭利幼兒園與幼兒工作超過10年以上的實務經驗。」

問:「老師有耐心嗎?」

答:「應該有!」

問:「蒙特梭利教學與其他教學法差異性在那?」

答:「我們有預備好的成人和預備好的環境,去幫助需要協助的家長和孩子們。」
蒙特梭利親子教室










蒙特梭利親子共學的文章




親子共學提供給孩子的點心是什麼


為什麼不要打擾專心工作的孩子

為什麼孩子做事缺乏耐心又被動

共學教室中的自由與紀律

如何幫助孩子用身體去記憶與學習

為什麼孩子常堅持做某件事

沒有體驗課的蒙特梭利親子共學

【mon chouchou蒙特梭利親子教室】請練習握緊自已的雙手

洗布、洗碗、洗手、刷桌子、做麵條⋯⋯是教室中的大工作。

從開始到結束工作,孩子的工作時間大概都會超過30分鐘

接近1個小時的工作時間更是常態



親子共學的父母看見孩子花費在同一個工作的時間很長

焦慮與不安會開始顯現

並忍不住介入指導孩子如何快速結束這個工作


父母與孩子快速的結束工作,老師來不及引導下個步驟⋯⋯換成老師焦慮了!

老師沒有清清楚楚告訴父母:

請往後坐給自己和孩子留一小段距離

請看著孩子努力工作的背影

請練習握緊自已的雙手

不去幫助孩子快速完成工作

請給孩子時間去反思去思考去展現

孩子需要練習重覆,重覆再重覆的動作

重覆能幫助孩子控制自己的錯誤


請別擔心一切都是正常化的發展

瑪莉亞·蒙特梭利精神是

觀察孩子,瞭解孩子,追隨孩子

所以請保持適當的距離觀察你的孩子

你會發現少了你的介入

孩子能有更充裕的時間成就自己

接著您會看到不一樣的孩子

漸漸地你會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然後願意放手與等待

【蒙特梭利教室影片】做麵包

前工作的蒙特梭利學校,每天上午有3個半小時的工作時間。
充裕的時間,元氣滿滿的早晨,食物預備區最受歡迎的工作是「做麵包」。
做麵包的步驟分為
1.做麵糰
2.等待麵糰發酵
3.揉麵糰
4.烘烤麵包
我將做麵糰,設計成2位同學一起合作共同完成的工作。
工作時,一位同學負責攪拌食材,另一位同學則負責加材料。


做麵糰是非常非常非常搶手的工作,每天不到九點,做麵糰工作大部份已經完成,而麵糰也正在鋼盆中慢慢發酵。
為什麼孩子喜歡做麵糰?
這其中吸引孩子的興趣點又是什麼?
我的觀察如下:
1.互助合作的喜悅
在預備好的料理桌,同學們為了完成任務,自然而然會順適發展出互助的正向行為,彼此扶持互相學習與成長。
這過程孩子們會有語言互動,經驗分享,情感增長,與同學間的情誼也會慢慢升溫,怎能不開心?
有時坐在位置上已穿戴整齊的孩子,會呼喚正進教室的同學趕快去洗手,和他一起做麵糰。孩子在等待合作的機會,也喜歡合作的關係。
2.滿足孩子熱愛探索的內在需求
做麵糰需要的材料有全麥麵粉、發粉、糖、堅果、牛奶、鷄蛋。工具有鋼盆、攪拌匙、不同設計與開法的有蓋玻璃小容器。
食材多變觸感多樣性,小容器又有各種不同的開關方式,能滿足小小孩內在想探索環境的心智需求。



等待麵糰發酵完成後,十點半的揉製麵糰是另一個大型合作的團體工作,在孩子的世界中,這也是相當有魅力的合作工作。
好的合作關係與合作經驗是重要的人際關係基礎,團體中孩子貢獻自己的力量,彼此間情感的支持建立,學校生活是那麼愉悅平靜順心的美好。
很多對蒙特梭利教學法不了解的人,常會有的誤解是:蒙特梭利教學方式強調獨立工作,而導致孩子缺乏與同學互動合作的機會,影響孩子社會發展。
了解蒙特梭利教學的我們都知道,在蒙特梭利教室中沒有制式化的上下課時間。孩子在教室內與同學的互動只要不踩在記律那條線上,應該會自然發展不被限制。
互動,互助,互信的合作關係可以是時時刻刻都在教室內發生。


幼兒年紀:約2歲多左右

【mon chouchou蒙特梭利親子教室】用餐的態度

很多媽媽問為什麼孩子在家吃飯都無法乖乖坐在椅子上,但是在學校,他們都願意坐在椅子上。
學校的午餐時間,每位小朋友有自己用餐的桌椅、餐墊、手帕、餐點和餐具。


正式開動後,大部分的孩子會迫不及待拿起湯匙,大口咀嚼食物的美味。
剛加入午餐的新同學,想延續在家的用餐習慣。他們有些吃了2口就放下餐具離開位置,有些雙手放在桌下等待老師餵食,還有些玩起食物笑的開心。
離開餐桌的新同學,玩了一會,再回到位置後,發現自己餐桌上的午餐消失了。
他們露出驚訝的表情,那碗才吃幾口熱呼呼的午餐不是應該隨時在餐桌上等他回來?
他們左看右看一旁吃的香甜的同學們,然後不解的望著老師問:「我的午餐呢?」
坐在餐桌旁與孩子正在優雅用餐的老師,慢慢呑下嘴裏的食物,看著滿臉疑惑的孩子溫柔的回:「我看見你離開位置,以為你吃飽了,所以幫你把午餐收起來。」
孩子呆站著一會,看著繼續用餐的同學和老師,不可置信自己的午餐就這樣沒了。
孩子想,學校的餐點應該和家裏的餐點一樣,永遠在餐桌上等待他隨時回來吃一口。
肚子還沒飽的孩子:「我還要吃!」
老師:「吃東西要坐在椅子上,如果你離開了,我會以為你吃飽了,不想吃了,午餐也會幫你收走。你會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吃東西嗎?」
孩子:「會!」
老師將午餐放回孩子的餐墊上
孩子坐回自己的椅子繼續享用午餐
但是因為孩子在家的飲食習慣和行為已經非常穩固的內化,所以他會在無意識趨使下又離開座位。
到了第三次,他的午餐不會再出現,老師會請他去刷牙。
過了幾天,外在的秩序將慢慢影響孩子內在秩序感。孩子終於能在餐桌上和同學們享受一份完整豐盛又營養的午餐。


學校的午餐,沒有妥協與條件交換,也沒有衝突與對立。過程中孩子學習為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孩子學習控制自己內在的衝動,孩子學習好的飲食習慣。
想幫助孩子培養好的飲食習慣最好的方法是,大人盡量與孩子一起用餐,並示範良好的餐桌禮儀。
當孩子出現不合餐桌禮儀的行為及離開座位時,立即優雅的將食物收走,再溫柔的對孩子說:「你吃飽了對不對,現在你對大家說我吃飽了,大家請慢用!」之後請孩子離開餐桌。

【mon chouchou蒙特梭利親子教室】省思


小草莓的媽媽是蒙特梭利老師。

那天小草莓洗完手準備收拾時,她試著將水盆提起來,但是沒有成功。

她走過去跟媽媽說:「好重!」


媽媽沒有過去幫她,我也沒有幫她。

我走到洗手工作前重複示範好幾次,如何用雙手握著水盆的握把將水盆拿起來。

小草莓仔細觀察我的動作,終於順利將水盆提起來。

當她將水盆的水倒在水桶時,一半的水在水桶裏。

另一半的水灑在她的腳上、墊子和地板上

這過程小草莓的媽媽和我都在旁邊,我們沒有介入沒有提醒。

我們微笑著互相分享:「在學校,我們常常等待這樣地上是大片水的時刻出現。」

小草莓陷入一片肥皂水之間,還滑了一跤。在肥皂水上的小草莓表情看起來迷惘,心裏大概想著:水怎麼會灑的滿地都是?而自己又是如何滑倒?

小草莓的媽媽沒有著急的拿布將地上的水擦乾。我們沒有馬上將這混亂場面,恢復平靜與乾淨。

我們跟跪坐在地上的小草莓說:「水有肥皂會變得滑滑的,所以妳才會滑倒。下次倒水時要小心水才不會灑在地板上,妳看地上到處都是水,來我們一起把地板擦乾,妳才不會再滑倒!」

媽媽和小草莓一起推開洗手的工作櫃,將在板上的水慢慢擦乾。
蒙特梭利親子教室


教室已經好久沒有那麼大規模的事後整理工作出現。

在以前的教室,這情景倒是常常出現。

我們樂見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動作,會使整潔的環境出現某種巨大的改變。

這樣印象深刻的結果,會深植他們小小的心靈。下次進行同樣的工作時,專注、自我覺察與自我提醒的心智發展會悄悄出現。

我和小草莓的媽媽有相同的教育背景,相似的資深工作經驗。所以在安全的範圍內我們會放手,知道要等待,不怕環境髒亂,不擔心旁人異樣的眼光。

同是蒙特梭利工作者的我們,認真學習蒙特梭利知識2~3年,寫了3、400多小時的觀察作業,實際和孩子在蒙特梭利教室工作10多年。

我們對於兒童發展的知識底蘊深厚,面對孩子突發的狀況耐心驚人,並且相信孩子。

所以,那天小草莓才有機會坐在自己製造的混亂肥皂水中,慢慢擦拭滿地的水。

和小草莓媽媽工作的那天,我才了解沒有強大教育知識背景和實際與孩子工作經驗的媽媽,面對孩子製造的髒亂,真的會不自覺地感到不安和不知所措!

大多數的父母,擔心孩子製造的髒亂造成其他人的不便,可能認為這是自己教養上的失職,所以趕緊默默收拾善後恢復環境整潔。

可惜!孩子缺少為自己負責的機會,錯失收拾善後時思考因果關係的邏輯發展。

那同時我也在想,該如何使共學的父母們了解,孩子工作後出現的髒與亂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們要練習用一顆平靜的心去接受這樣的孩子,練習停止試圖默默擦去他成長髒亂足跡的衝動。

並在孩子「有意願」的狀況下,有耐心且情緒平穩的指導孩子陪伴孩子,將環境與自己恢復整潔與平靜。

還有,參與共學的父母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內化「了解孩子」、「發現孩子」和「追隨孩子」的蒙特梭利精神呢?

下課後和維楨老師分享,問維楨老師:「有沒有可能家長在這個共學團體,每星期和我們工作2個小時,連續6週,就能了解孩子發展之袐,學習照顧孩子的技巧,得心應手情緒平穩的面對孩子每個發展的困難階段?」

維楨老師笑笑的說:「怎麼可能!妳忘了那二年我們在美國熬夜讀書和在台灣努力完成老師指定作業的時光!」

也對,經驗無價,知識的獲得更無法用時間的推移去判斷與衡量,體悟的深淺是因人而益。

那麼,在家教養孩子遇到困惑時,請把握共學時光,盡量和我們討論好不好?

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mon chouchou蒙特梭利親子教室】水煮蛋與《好多好吃的雞蛋》

小女孩做完剝水煮蛋的工作

在準備開動前

突然離開位置

走到閱讀區

然後抱著一本書回來

小女孩的桌子好滿放不下書

她只好將書放在窄窄桌下的大腿上

努力翻開書頁

一旁的我們趕緊將她的餐墊往前挪

終於桌子空出了一個放書的位置

小女孩將《好多好吃的雞蛋》這本書

翻到水煮蛋那一頁

然後手指著自己小碗裏的水煮蛋

我們回應她

對跟書上一樣喔!

剛剛妳剝的水煮蛋就是這樣煮的


蒙特梭利親子教室


⋯⋯⋯⋯⋯⋯⋯⋯⋯⋯⋯⋯⋯⋯⋯⋯⋯⋯⋯⋯

從認知發展來看

能夠將繪本故事與真實生活經驗連結在一起

表示孩子已發展出思考的辨別能力

這同時也提醒我們

要為孩子選擇與他生活經驗相關的繪本

孩子在閱讀時才會產生興趣與喜悅

最後想分享的是

與孩子工作的生活總是充滿趣味與驚喜

【mon chouchou蒙特梭利親子教室】剪茘枝的工作

原本只是洗荔枝的工作
但是只看過沒有枝葉荔枝的女孩





堅持要拔掉果實上的枝葉
才願意進行清洗水果的步驟

所以我們給了女孩一把剪刀

被剪掉樹枝的茘枝新鮮度不受影響
是比較理想的狀況


蒙特梭利親子教室


因為不確定女孩會不會剪
一開始老師幫忙拿著枝葉

後來發現女孩剪的很好
老師就完全放手
給女孩一個獨立的空間慢慢剪完這些枝葉


蒙特梭利親子教室


⋯⋯⋯⋯⋯⋯⋯⋯⋯⋯⋯⋯⋯⋯⋯⋯⋯⋯⋯

今天「在家如何蒙特梭利」講座時,分享這個小故事。

想讓大家知道的真相是,老師沒有那麼厲害,了解每個孩子的能力。我們也需要透過不斷觀察,才能看見真正的孩子,給予適合的協助與引導。

這其中出手的輕與重,我們也是不斷努力學習而後調整,才有如今穩建的經驗。

因此,父母別擔心自己做的不好或怕做錯。

最重要的是,先開始讓孩子在家參與家務工作,觀察孩子,然後再慢慢做調整⋯⋯

【mon chouchou蒙特梭利親子教室】日常生活工作

去年這個時候,民生西路還沒有mon chouchou親子生活空間,但是我的日子每天都過的充實又忙碌。
那幾個月,我和夥伴們忙著準備教具、縫紉、製作教材、研究各種家電產品、研究活動墊材質、布料、織品、尋找新商品、與設計師討論空間的建材色系、天花板與燈光的設計、樓梯扶把高度、樓梯色系和窗戶高度與樣式等等,這其中廁所洗水糟的籠頭更是換了3次。(現在仍有許多部分需要做調整⋯⋯)
在預備教室時我們遇到最大的困難是,台灣廠商出走中國,所以教室中幾樣大型的日常生活工作在台灣無處可買(怎麼會這樣?)

還好與mon chouchou專屬設計師討論後,我們決定自己改造設計這三樣大型日常生活工作。
這些工作使用時間快一年,孩子們都很喜歡,使用時也很順手。不少從國內和國外前來參觀教室的老師和園長,也對這三樣日常生活工作讃不絕囗,紛紛倣造放在自己的蒙特梭利教室裏(謝謝大家喜歡)

猜猜看這三㨾日常生活工作是什麼工作?

2017年5月6日 星期六

青梅與燒酒螺

這幾天看著孩子在挖青梅的蒂頭時,想到了童年時期有段住在臨海城市的時光。



那段靠近大海的日子裏,常跟著不同長軰去海邊踏浪翻石頭撿燒酒螺。撿到的燒酒螺一顆顆裝在桶子裏,清澈的海水下撿燒酒螺是童年有趣又美好的回憶。
隨著潮水浪花緩緩衝上岸邊,海水慢慢淹到了小腿。是大自然發出警訊,要漲潮了。

我們匆忙收拾手邊物品,提著桶子直接回家,然後將一桶桶的燒酒螺交給外婆。
對於外婆如何清潔與料理燒酒螺的這一段,我完全沒有印象(應該又跑去玩了),只記得幾小時後廚房傳出鍋鏟沙沙的聲音,不久空氣中便彌漫了醬油葱蒜的誘人香味。
尋香到廚房等待抄好的燒酒螺上桌,但這時還不能吃。外婆會準備好針,大人孩子就這麼圍繞著餐桌,仔細的將一顆顆的燒酒螺拿起來,用針專心的挖出燒酒螺裏孔蓋下的螺肉。
餐桌上,時而閒聊時而專注的大人小孩因四處彈飛的孔蓋而哈哈大笑。
這幾天看著2歲、4歲、5歲、6歲、7歳、8歲、9歲、10歲的孩子們小小的手拿著牙籤在挖青梅蒂頭時,那麼專注的神情與精準的動作,彷彿好像看見童年時坐在椅子上挖燒酒螺螺肉的自己。


與當年相同的是,我們這些大人們也跟著孩子們開心的笑著,但同時又被那突然靜止的空氣,孩子們謐靜忘我的神情給驚怔與感動。
這微微的感動,使我想起杜威在《藝術即經驗》一書中,提到藝術不應該脫離勞動與自然,尤其不能脫離人們的正常經驗。
我們已經生活在藝術之中,只是自己沒有察覺。藝術與美其實沒有特別抽象與難懂,也沒有必要抽離現實去特定地方欣賞。
踢足球、欣賞大自然的變化、做家事與料理過程都可以是藝術對象,藝術的平常美在日常生活中真實且無所不在。
能否感受到藝術的美與個人當時心境、自我覺察、感覺能力有關。
最近在孩子身上,我感受到了料理所展現的藝術之美。

#monchouchou小廚房

#mcc蒙特梭利親子共學團體

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大人的魔咒】


遇見多年不見的學生家長和學生,小小孩現已是國中生了。那活潑外向的俏皮模樣消失了,穏重與沈靜是現在的樣子。
害羞的大孩子,低著眉垂著眼小小聲回應我的問題。
簡單的寒喧後,爸爸突然開始數落孩子的不是⋯⋯⋯⋯然後問我該怎麼辦?
在這過程我看見孩子的臉越來越僵硬,眉頭靠的越來越近,身體也越來越緊繃。
孩子的身體已經出現防禦與不安的反射動作,不能讓爸爸繼續說下去,我打斷了這個話題。

平日,有些上課的媽媽會在孩子面前直接問:「他坐不住沒有定性無法專心,怎麼辨?」
還有位媽媽問:「為什麼我的孩子在這裏點心吃的很好,但在家裏並不太願意吃?」
過去曾去過這個孩子家,那時就發現孩子準備要吃點心時,會有大人說:「他不喜歡有籽的芭樂,芭樂要先去籽。」
不太會說話的孩子聽到大人這麼說,手上的芭樂馬上丟回盤子上,不願意吃有籽的芭樂。

爸爸在孩子面前數落孩子的語言
媽媽在孩子面前無奈救助的話語
大人充滿肯定又自以為是設限的態度

種種具體的負面形容詞與行為,加總後就成為孩子看待自己認識自己的缐索。
我稱這為「大人的魔咒」

什麼是魔咒?
魔咒-是用某種特別的順序或特殊音節念出,具有魔力的語句。
沒有魔咒
孩子或許願意吃芭樂籽
沒有魔咒
孩子不會記得他有坐不住無法專心的困擾
沒有魔咒
久違不見的孩子不會對疼愛他的老師
有防禦之心
大人的魔咒具有效力嗎?
看施咒時間長度與強度而定
為什麼大人的魔咒會影響孩子?
因為魔咒會使孩子的情緒與學習出現混淆,並將想像與感覺混在一起,對自我形象產生對立與困惑。

法國心理學家雅克·拉岡(Jacques Lacan,1901.04.13-1981.09.09)的「鏡像理論」也支持了這個論述。

拉岡說:「幼兒心理活動是有層次的,先有感覺活動而後理性活動,最後是想像力活動。幼兒對自我形象的形成,起初是從視覺上的感覺與知識獲得。最後,真正的自我是在鏡中的虛像中產生認同而後形成。」

「鏡像理論」中鏡子在其中只是種隠喻,意指父母或其他主要照顧者對待孩子的態度。
我們的孩子具有單純纖細的特質,他們會閱讀照顧者的表情態度,聽進去照顧者不經意的語言。然後去想像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認同後即形成一個自己的影像。

最近工作時,只要聽見魔咒出現,便立即的提醒父母。

童話世界中有白馬王子去解除白雪公主和睡美人的魔咒,但真實世界沒有白馬王子,孩子的魔咒該由誰去解除呢?
影像:山下工美《肖像》2015

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

【mon chouchou小廚房】草仔粿與紅龜粿

今天門市外有位中年婦女看著課程表久久不動,我主動走了出去介紹課程。簡單的寒暄後,了解她對草仔粿與紅龜粿的料理課有興趣。離開前她問了一個問題,老師是誰?

我說:「是我!」

比她年輕很多的我可以教這堂料理課嗎?

從她遲疑的表情上,我讀到這個訊息。

明天,第一堂草仔粿與紅龜粿的活動就要開始,這幾日已摘好芭蕉葉,拔了鼠趜草,抄好豆沙餡和菜脯米。糯米泡水磨成米漿,放入布袋用扁擔壓住一晚,得粿粞。草莓和粿印也準備好。







喜歡吃草仔粿和紅龜粿的我,不怕繁瑣的步驟,一直努力將這2種傳統點心做的好吃又令人安心。

所以,請不要擔心老師是我喔!

🌿草仔粿與紅龜粿的活動連結  dearmonchouchou

1.歡迎有興趣的大朋友報名參加
2.歡迎之前上過紅龜粿料理的孩子們,回來複習。

【mon chouchou蒙特梭利親子教室】烤布丁



前一陣子很認真的用香草莢烤布丁,那時點心時間上桌的食物有烤布丁、新鮮季節小草莓和切片栗子地瓜。

Nido孩子們吃的香甜是布丁和地瓜,但不愛草莓,整盤草莓沒人吃(對草莓過敏的孩子不少,所以⋯⋯⋯)

隔日IC孩子的點心也是布丁和草莓(⋯連續兩天都在小廚房烤布丁),IC孩子搶著分食草莓,全部吃光光,但是一半的孩子不愛布丁,佈滿香草杍被挖了一口的布丁就這麼被擠到餐桌外⋯⋯⋯


mcc蒙特梭利親子共學團體


這之後lC的點心是烤地瓜和爽脆芭樂圓切片,最受歡迎的是芭樂,地瓜剝完皮後有些孩子直接拒吃,有些試了幾口也推開地瓜。在農夫市集直接向農夫購買的新鮮地瓜也很難討好所有的孩子。


mcc蒙特梭利親子共學團體

上星期Nido和IC的點心是清蒸皇帝豆,看見放在蒸籠內的皇帝豆,媽媽們的表情比孩子們還興奮,她們都是第一次看見完整的皇帝豆。(共學,共學,媽媽和孩子一起學)

媽媽們熱烈討論皇帝豆料理。孩子呢?剝開巨大的豆莢認真咬了幾囗後紛紛將豆子吐出來,只有少數幾個孩子吐了幾次,熟悉食物的觸感後再慢慢的將豆子咬一咬呑下去。



mcc蒙特梭利親子共學團體


這幾次的點心時間,有位家長問了一個問題。她說:「為什麼孩子剝完地瓜皮後就把地瓜放旁邊不願意吃?」

是第一次吃烤地瓜嗎?喜歡軟的食物嗎?每次都這樣嗎?我也回問了好多問題。

人類為了生存只吃自己家裏常吃常見的食物,是一種直覺性的生物反射性防禦本能,這種本能能確保我們食用的食物是安全的。

很奧妙,我們竟然有這種潛在警戒心!

近幾年販毒者特意將毒品包裝成我們熟悉的零食,為的也是使我們失去警戒心。

因此希望孩子不挑食的同時,我們也鼓勵父母不要徧食,在家為家人烹煮餐點時食物要多樣性,也是因為如此。

在這個共學空間,決定不討好孩子,給孩子的點心會隨著季節的流動而改變,市場有什麼季節蔬果,我們就吃什麼,並且在食物的外觀盡可能保持食物的樣貌與原味。

所以,孩子們不想吃就放著吧!不常見的食物只要多出現在餐桌幾次,看見家人品嚐時滿足的樣子,你會漸漸熟悉慢慢願意細細品嚐。
⋯⋯⋯⋯⋯⋯⋯⋯⋯⋯⋯⋯⋯⋯⋯⋯⋯⋯⋯

這幾日重新翻閱吉本芭娜娜的《食紀百味》,得到不少安慰。她說:「我很不擅長做東西給人家吃。做東西給人家吃時,自己要有心理準備:「就看對方當時的身心狀況,無論剩下多少不吃都沒有關係。」或許不合他的口味,或許他剛好不餓,總之,只能盡其在我。孩子高興時只吃他喜歡的東西,其他的剩下不吃。可能以前的男朋友中,有人留下更多不吃!如果都一一放在心上,我的心情恐怕承受不住。」

是不是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心情?


照片:Giuseppe Arcimboldo 《夏季》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分享

孩子回到家如何繼續蒙特梭利?



第一: 圍裙 保護衣服
第二: 工具 適合兒童年紀
第三: 光線 自然光
第四: 食物 當季盛產

最重要:成人 要示範 有耐心 不怕髒 能接受孩子不夠完美的技巧
mon chouchou小廚房

2017年3月1日 星期三

【小文青三月藝術之旅】





藝術深奧難懂嗎?如何教孩子喜歡藝術?
在不厭煩不造作的成人陪伴下,孩子有自己的節奏去了解感受這與生俱來的藝術心。
·總統府特展
屹立不搖-陳澄波特展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692
·十三行博物館
「瑞典17世紀古戰艦瓦薩號 十三行經典再現」
兒童考古體驗室
http://www.sshm.ntpc.gov.tw/xmdoc/cont
·歷史博物館
相思巴黎─館藏常玉展
http://www.nmh.gov.tw/zh/exhibition_2_1_22_826.htm
·鶯歌陶瓷博物館
寶寶壓印體驗
http://academy.ceramics.ntpc.gov.tw/…/Cour…/C/2/1/1/9667.htm
2017甕藏春之梅─醃脆梅DIY活動
http://academy.ceramics.ntpc.gov.tw/…/Cour…/C/2/1/1/9801.htm
·台北偶戲館
袋袋相傳﹝布袋戲區﹞
http://www.pact.taipei/PACTContent.aspx?id=5&Subid=22
·大蹈程戲苑
《西遊誰說了算!?》
https://m.facebook.com/dadaochen2011
·十三行博物館
茶博一日遊:尋古喫茶作粿趣
http://www.sshm.ntpc.gov.tw/xceventsnews/cont
【13考古日】十三人骨謎蹤:密室實境解謎
http://www.sshm.ntpc.gov.tw/xceventsnews/cont…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民生與腳踏車特展
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
http://www.ntm.gov.tw/tw/public/public.aspx?no=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