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解憂雜貨店Miracle of the namiya general story】

多年前在產後護理之家的「共生時期」講座上,介紹母性敏感期與父性敏感期,如何使剛生產完的母親和一旁陪同的父親感覺自己內在的變化,感受有別以往不同的責任需要履行的趨力正在開始發生。

講座結束後有位媽媽平靜的問我:「我從來沒有感覺到自己母性,而且我真的不喜歡小孩⋯⋯怎麼辨?」

媽媽的身旁站著一個天真無邪又可愛的小男孩,已成為二位孩子母親的她,在大兒子面前提出了這個問題。

她說的平淡,我卻擔憂,是照顧二個孩子太累了嗎?

我期望這個男孩聽不懂媽媽的問題。

新手媽媽不知她無心的話語對無知的孩子有多可怕的殺傷力。

週末看了日本推理大師東野圭吾小說改編成的電影《解憂雜貨店》。


解憂雜貨店Miracle of the namiya general story


電影內容以小雜貨店為中心點,遇見煩惱而困惑的人會在紙張上仔細書寫自己的疑惑,深夜無人時投入雜貨店鐵捲門的信箱內。隔日清晨,寫信人會在雜貨店外的牛奶箱中,收到一封雜貨店老闆給予建議的回信。

起初以為這是各自獨立存在不同時空的催淚小故事,所以在黑暗中靜靜的流涙再默默的擦涙。

誰知在靜止中存在的時間,連接了過去與未來的人、事、物。擦乾的涙又不斷的湧出⋯⋯

故事中的小女嬰才剛滿一個月,母親就發生意外過世了,還是嬰兒的她住進了育幼院。中學時她在學校圖書館的舊報紙上發現母親發生意外的報導。

她難過、悲傷和憤怒,以為自己來到這個世界是不被接受的。失望的她選擇從學校頂樓絕望的往下跳⋯⋯⋯⋯所幸她只受了一些外傷。

同住在育幼院的好友帶了一封雜貨店老闆回給她母親的信件,來到醫院探望她。

原來她未婚懷孕的母親在懷孕時,曾猶豫該不該生下這個沒有父親的孩子,而決定寫信給雜貨店的老闆。

雜貨店老闆回覆她母親的信件上寫著:最重要的是,能不能讓生下來的孩子得到幸福。如果無法做到為了孩子的幸福,願意付出一切代價的心理準備,即使有丈夫在身邊,也最好不要生下孩子。

好友認真的對她:「妳媽媽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能夠讓妳幸福,所以才會生下來。妳媽媽一直珍藏著這封信,就是最好的證明。」

躺在病床上的小少女哭了,被報紙誤導的她這時才了解,自己的出生是被母親期待與接受的。

失去親人無依無靠的她,不再感到懷疑與迷惑自己存在的意義,小少女很努力將自己的人生過的閃亮!

《解憂雜貨店》雖是虛幻故事,但是貼近真實生活觸碰人心軟弱又無奈的另一面。

電影中小少女的故事將我拉回多年前產後護理之家的對話中。

該如何說呢?在虐待兒童的種類中,除了常見有形的身體虐待外,還有精神與心理上的虐待,這種漠視與忽視的虐待雖無形卻也是最可怕。

無法真心喜歡自己孩子的父母,表面上會給予孩子充足的食物和溫暖的衣服,提供孩子生存基本上的溫飽。

但是他們內在對於孩子的存在,可能是否定與不接受,在精神照顧上漠視孩子內在需求是常常出現的態度。可怕的是,父母不覺得自己正在虐待這個被照顧得整潔又飽足的孩子。

孩子身體上的傷口我們看了見摸了到,治療時我們會給予支持與關心。

但是我們看不見孩子心理上的傷痕,摸不到孩子隱形的傷痛,被傷害的孩子得不到慰藉與關懷⋯⋯⋯沒有人發現無助的他漂浮在黑暗的角落裏。

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求最愛家人的認同與被接受的存在感。

孩子尤其需要感受自己的存在,是受到家人期待與歡迎。

父母的接受與肯定,是孩子接受自己,有能力愛自己的第一步。

看完這些文字,你依舊不了解,還是不覺得忽視和漠視對孩子是一種極大的傷害,真心推薦你去看看這部電影!

結語:
傷感又勵志的電影,講的是育幼院與雜貨店的時空交織,人與人的相互牽絆,人與人的參與與存在,人與人的重生與逝去。緩慢的生活節奏,溫馨的讀信時刻,充滿力量的文字,還有撫慰人心的音樂與詞曲。別忘了多帶些面紙!

主題曲reborn
作詞作曲:山下達郎 
https://youtu.be/3C5sY92ABao

圖片來源:《解憂雜貨店》劇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