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1日 星期二

【誠實的關係】


下課時間,孩子們小手拿著自己做的全麥麵包,排排坐著等媽媽。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不少孩子已被接回家,還在等待的孩子們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繼續安靜的啃著自己的麵包。
不久,小軒的媽媽匆匆忙忙的衝進大廳,很快的蹲在還不會說話正吃著麵包的小軒前,皺起眉頭說:「小軒對不起!媽媽遲到了!」
小軒看見媽媽出現嘴角上揚高興的對著媽媽微笑,但是還在自己愧疚世界的媽媽,沒有注意到這個可愛的笑容。
媽媽的眉頭依舊深鎖繼續不停的說:「你可以原諒媽媽嗎?媽媽下次不會遲到了,你不要生氣好不好?你可以原諒媽媽嗎?⋯⋯⋯(不斷重複)」
最後又加上:「你不要生氣,等一下我們去買玩具⋯⋯⋯」
隨著媽媽自責的道歉聲中,小軒二側的眉頭越來越近越來越近,上揚的嘴角也慢慢地往下往下垂。
媽媽成功了,小軒終於生氣了!


⋯⋯⋯⋯⋯⋯⋯⋯⋯⋯⋯⋯⋯⋯⋯⋯⋯⋯
這是一個真實的學校故事,故事中的媽媽常常深深自責心情令人印象深刻。
但也因為媽媽常向孩子道歉,常請求孩子原諒,所以這個與老師和同學在一起時開開心心的孩子,每次看見媽媽出現後,他的微笑會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張需要被取悅的臉與防禦的姿態。
媽媽遲到了,可以跟孩子說:「對不起,讓你久等了,明天媽媽會準時。」然後再抱抱孩子分享你今天的生活。
不斷的內疚情緒與道歉行為,反而會使孩子感到困惑。孩子想,原來媽媽犯了一個很大的錯。孩子想,媽媽叫我不要生氣,那麼我應該要生氣才對。孩子想,生氣了才會有玩具。
這過程孩子的「自我」會被強化,體貼與同理心也會離孩子越來越遠。
愛孩子過了頭,父母會變得不理智,缺乏正常判斷力,不知不覺中提醒孩子要放大自己的感受,加強原本微小的負面情緒。
父母再從孩子不滿的神情中,感到滿意得到滿足。
結果,成功的將一個好孩子放在一個充滿衝突的環境裏,可憐的孩子也莫名其妙的被餵養成專制又嬌縱的自我,還學會了情緒勒索。

當我們不可能遵守承諾時,就應該道歉,建議另一個替代方式。幼兒心胸寬大,不會期望我們完美,而是期望一個誠實的關係。」Silvana Quattrocchi Montanaro《生命重要的前三年》

別怕!孩子愛我們,也愛那個不完美的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