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他在街上要慢慢走
小小孩邊走邊吃 請牽著他的小手
走回椅子
告訴他吃東西要坐在椅子上
小小孩吃完飯用衣服擦嘴巴
請事先準備好手帕
告訴他飯後請用手帕擦嘴巴
小小孩爬到桌子上 請他下來
問問他要不要一起去公園爬溜滑梯
小小孩亂丟東西 陪他撿起來
問問他要不要一起來丟球
孩子亂叫
問問他會不會學狗或學鳥叫
孩子說大便
吿訴他要大便記得去坐馬桶大
孩子亂吐口水
告訴他不舒服想吐可以去馬桶吐
孩子大聲對你說話
想想看 孩子小聲說話時
你有聽見嗎?
*給有小小孩的父母*
小小孩對語文吸收理解模式與大孩子不一樣
對小小孩說話句子中要加強"好的動詞"
尤其是當他們行為不適當時
如果句子中負面的動詞過多
小小孩在接收訊息時會跳過不可以打人的「不」
不要爬上去的「不」
不可以跑的「不」
和不要叫的「不」
他們聽到的部份是
「可以打人」、「要爬上去」、「可以跑」
和「要叫」....⋯⋯⋯..等等
這部份的學習沒有性別差異
男生女生都一樣
而且會學的又快又好
小小孩行為不適當
有許多原因
可能身體有需求想要動一動
可能之前生活經驗不夠不知道如何處理
可能是模仿其他孩子⋯⋯
身體得不到滿足時
小小孩會想盡辦法利用家中的設備滿足動的需求
除了使用好的動詞
最好的方式是帶孩子去公園走走或是在家中玩些體能遊戲
在糾正小小孩不適當的行為時
爸媽對孩子說話時要練習使用好的動詞
好的動詞會影響及改變小小孩的行為及習慣
*給有大孩子的父母*
孩子3歲了有一天突然吐口水
爸媽嚇了一跳生氣的說:
你怎麼可以吐口水呢?
這樣很髒很不衛生
聽到這些話孩子眼睛一亮
原來這是不好的行為爸媽好生氣
孩子好高興學到了一個不好的行為
也好喜歡被爸爸媽媽關注的感覺
在學校當孩子吐口水時
我們會問他:你是不是身體不舒服?
想吐可以去馬桶吐
這時孩子得到的訊息是吐口水等於身體不舒服
身體不舒服等於不能玩需要休息
吐變成身體不舒服的一種警訊
而不是好的行為
同理如上
孩子說:大便!
請不要緊張的說
你怎麼可以說髒話呢?
請靜下心想想孩子是不是真的想大便
大便是身體消化系統運作的一個部分
請平心靜氣的告訴孩子
想大便請你去廁所坐馬桶
孩子從你身上得到的訊息是
大便不是髒話是身體需求
與孩子工作多年發現孩子很簡單
是大人複雜化孩子的語言及行為
把簡單的孩子變的不簡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