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你有常常拒絕接受孩子的道歉嗎?】


6歲的男孩做錯事,在大人的要求下,他邊哭邊走到媽媽身邊,哭著對媽媽說:「對不起!」媽媽冷冷的回答:「說對不起也沒有用,因為你不是真心誠意想道歉。」
不被原諒的男孩絕望的看著媽媽而後嚎淘大哭。當下我的心好痛好痛!我們不是教孩子做錯事要道歉嗎?為什麼道歉會沒有用?
雖然孩子只有6歲,但是因為道歉時的態度不被期待所以不被大人原諒。原本代表內疚、良知、歉意、自省與希望的三個字「對不起」在媽媽的拒絕之下從孩子的生命中失去意義。


為什麼有些孩子道歉時態度會不佳?

根據瑞士發展心理學家尚·皮亞傑(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的道德發展理論,5~8歲的孩子正處於「道德他律期」。這時期的孩子內在道德判斷標準、對良知的信念與倫理價值都尚未建立。但是孩子會因為外在的規範,而约束自己的行為並遵守規則;也會為了避免受罰,願意道歉。這種不是發自內心,真心誠意悔過的態度與大人期待的落差很大。也難怪這些孩子不懂,為什麼我道歉了,沒有用?大人也不懂,為什麼孩子道歉時的態度缺乏誠意?
道德發展、語言發展、動作發展、認知發展⋯等都有其發展階段性,每個階段的發展特質都不同。孩子因為道德發展尙未成熟,道歉時在面對父母過高的標準之下,吃了不少苦頭。父母除了為難孩子也為難自己,過多的期待使得父母常常無法就事論事,過份放大孩子道歉的形式,使得自己的情緒也被卡住,反而無法為整個事件做一個良好的示範。
隨著孩子年紀與智能增長,反思能力增加。道德感會慢慢在孩子內在生根茁壯,並與良知、同理、價值感一起合作繼續導引孩子的行為。最終我們所期待「道德的自律期」也會發展出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了解兒童發展
如何接受孩子未被教化前的樣貌是父母的課題
請接受孩子有時沒有很真誠的道歉
請不要讓「對不起」從孩子的生命中失去意義
請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給予孩子道德規範的示範與引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